|
主要介紹劍潭東江特大橋鋼套箱圍堰氣囊浮運施工技術,該橋為贛深鐵路的關鍵性控制工程,是目前國內(nèi)高鐵最大寬度的四線無砟軌道墩塔梁固結體系矮塔斜拉橋。由于橋址所處位置的上下游均設置有水閘,大型起重船無法進場,鋼套箱下水難度大,經(jīng)過方案比選、優(yōu)化,最終采用分塊制作、現(xiàn)場拼裝、整體采用氣囊下水方式進行施工,通過岸側卷揚機牽引至安裝位置,注水安裝下放的方案。因避免使用大型船機設備,在節(jié)約施工成本上取得較好的效果。
關鍵詞:贛深鐵路;鋼套箱;氣囊浮運;施工技術
1工程概況
劍潭東江特大橋3#、4#主墩位于東江河道內(nèi),施工水位H10%=13.18m,其中3#主墩承臺底面標高+0.06m,距承臺底面13.12m,承臺基底為弱風化花崗巖,鉆孔樁全部嵌入弱風化花崗巖18m,4#主墩承臺底面標高+2.34m,距承臺底面10.84m,承臺基底為淤泥質黏土,鉆孔樁嵌入弱風化花崗巖約7m??紤]基巖上覆蓋土層厚度不夠,鋼板樁圍堰工藝難以實施,因此選擇無底雙壁鋼套箱圍堰工藝,既能為承臺提供了干施工條件,又能作為樁基、墩柱、主塔的作業(yè)平臺。
2鋼套箱結構
根據(jù)承臺尺寸及結合現(xiàn)場實際情況,3#主墩鋼套箱圍堰設計頂標高+15.18m,底標高-1.94m,圍堰總高度17.12m,吃水深度15.12m。4#主墩鋼套箱圍堰頂標高+16.88m,底標高+0.34m,圍堰總高度16.54m,吃水深度14.45m。鋼套箱外尺寸為28.4m×40.4m,內(nèi)腔尺寸為26m×38m,壁厚1.2m。鋼套箱圍堰采用C30砼封底,封底砼厚度2.5m。
圖1 鋼套箱剖面示意圖(單位:mm;高程單位:m)
鋼套箱由壁體及內(nèi)撐兩大部分組成。壁體主要由面板、分倉板、橫肋、豎肋構成,通過分倉板將鋼套箱平均分成互不相通的隔倉,以便注水下沉時調(diào)整鋼套箱的重心及豎直狀態(tài)。內(nèi)支撐布設3層,用型鋼構成平面框架,與鋼套箱一起形成穩(wěn)定結構體系,主墩作業(yè)平臺利用鋼套箱的第三層內(nèi)支撐作為承重梁。
鋼套箱圍堰為全焊水密結構,鋼套箱壁板、側板、底板、隔倉的面板均采用δ10mm鋼板。內(nèi)外壁板的豎肋主要采用∠75×8mm角鋼,上半節(jié)間距50cm,下半節(jié)間距25cm,每隔6.0m設1道堅向開孔隔板作為加強豎肋,開孔隔板采用δ10mm鋼板。鋼套箱底部設封底砼分倉分隔板,分隔板高1.80m(底面距離壁體底板21cm,用于安裝封底托板),由腹板δ20mm鋼板和上、下翼板δ40mm鋼板組成,將封底砼分成6塊,內(nèi)壁和與封底砼接觸面設置3道止水鋼板(5cm寬δ8mm鋼板),以防止水沿砼與鋼板接觸面滲漏。鋼套箱設3層內(nèi)支撐,用型鋼構成平面框架,第1、2層的縱、橫向支撐均采用φ800×12mm鋼管,第3層縱、橫均向支撐采用HN700×300mm型鋼,兼做作業(yè)平臺。
為保證鋼套箱圍堰浮運階段和下沉階段的穩(wěn)定,壁體設置10個隔倉,為保持鋼套箱圍堰內(nèi)外水位平衡,在河側的壁體上設置1個聯(lián)通孔。
3圍堰施工
3.1鋼套箱加工
受下游東江水利樞紐船閘通航能力制約,鋼套箱圍堰無法整體制作通過船閘水運至安裝現(xiàn)場。為保證加工質量,鋼套箱壁體在專業(yè)鋼構件加工廠進行分塊加工,檢驗合格后,用車分批運輸至現(xiàn)場拼裝。
3.2鋼套箱拼裝
鋼套箱選在主墩上游的約150m處的河灘上進行現(xiàn)場拼裝。對所選河灘進行整平硬化處理后,搭設鋼套箱圍堰拼裝平臺,滑道采用C20砼硬化,厚度20cm。下滑坡道長53.0m,坡比1:40。拼裝平臺立柱采用雙拼I32b工鋼,立柱設置間距4.5m,立柱間留出氣囊布設位置,墊梁采用I32b工鋼。
拼裝前,在托板上放樣出壁板拼裝輪廓線,并在外側輪廓邊線上設置定位裝置,以控制鋼套箱的平面位置。
鋼套箱分節(jié)逐塊拼裝,由100T履帶吊從短邊向兩側長邊對稱拼裝,將壁板塊件吊起至安裝位置,下口通過定位碼子就位后,與定位碼子臨時焊接加以固定,通過測量儀器校檢平面位置和垂直度,校達到要求后,壁板與底板、壁板間進行焊接連接,最后進行內(nèi)支撐安裝。
3.3鋼套箱浮運、安裝
鋼套箱拼裝完成后,用橡膠氣囊頂起,卷揚機牽引,利用滑道溜放下水。鋼套箱圍堰浮運至現(xiàn)場后,RTK定位,用平板駁及岸側地垅共同調(diào)位安裝。
圖2 鋼套箱出運平面示意圖
工藝流程:橡膠氣囊布設、掛上牽引拉索→橡膠氣囊充氣頂升、拆除拼裝平臺→卷揚機牽引鋼套箱下水→浮運鋼套箱至安放現(xiàn)場→靠平板駁及卷揚機定位→鋼套箱注水安放→掛上錨索固定鋼套箱→打開水位孔、調(diào)節(jié)壁體內(nèi)水位。
①鋼套箱下水受力簡算
A.摩擦力的計算
氣囊半徑R為0.5m,氣囊的接觸面的1/2寬為0.7m,氣囊的摩擦力為:Fm﹦2?N/d=2×0.0448×8000/0.8=896kN。
B.滑道地基承載力驗算
氣囊個數(shù)為11組,D=1m,每組氣囊L=17m,每組氣囊承受的壓力為:8000/11/17=43kN/m。根據(jù)氣囊的參數(shù)指標,氣囊的工作高度為0.8m,著地寬度為0.7m,則對地基的壓應力為:43/0.7=62kPa。
對滑道進行壓實處理、硬化后滑道地基承載力≥110 kPa,滑道地基承載力滿足要求。
C.牽引力的計算
因為下水道存在坡度,鋼套箱重量在其作用下分解為坡面壓力和下滑力Fx= Q·sinα=8000×sin2.5°=352kN,因 Fx<Fm 時,鋼套箱無法自動下滑,需要牽引力。
假定2組各4根鋼絲纜繩,需要的牽引力Fq=(Fm- Fx)/k·n=(896-352)/0.8/8=85kN。故需河對岸配備2臺10t卷揚機,牽引力可達到200kN,滿足要求。
D.鋼套箱下水的制動力
鋼箱在下滑過程中,要對底下鋪設好的氣囊進行充氣、調(diào)整,因此要求滑動中的鋼套箱能夠及時停下來,這就需要使用牽引纜車來制動下滑的套箱。其制動力的大小取決于制動時間T,一般取T=2~5秒,由于絞車的制動時間很難有精確的計算數(shù)值,所以s取的越小,制動力Fz較大,牽引系統(tǒng)較安全。Fz= Q·V/T=800×1000×(6/60)/3=26kN=2.6t,故采用2臺12T的卷揚機足以滿足制動要求。
E.滾動氣囊數(shù)量的計算
滾動氣囊數(shù)量的選取主要取決于鋼套箱自身的重量,以及囊體與套箱底縱腫剖面處接觸的累計長度,5m+12m氣囊組與套箱底縱腫剖面處接觸L1=13m。N = K1·Q/(R·L1)=1.3×8000/(230×13)=3.5,氣囊22個,安全富裕系數(shù)為6。
F.前端浮起計算
鋼套箱從前端入水至完全浮起包括兩個階段:前端入水至前端浮起階段;前端浮起至完全浮起階段。前端浮起時,是最后一個氣囊的受力最不利狀態(tài),超過其最大承壓時,有可能爆裂,最后一排氣囊為2個12m氣囊,氣囊每米最大受壓57t,2個氣囊可受力1368t,故氣囊處于安全可控狀態(tài)。
②安裝封底托板
為減小鋼套箱入水初期的吃水深度,6個分隔倉底底部全部安裝封底托板。封底托板與鋼套箱的間隙不做焊接密封,除了可通過設置止水橡膠墊防止出現(xiàn)大范圍漏水,亦可作為氣囊托板,將鋼套箱的重量傳遞給氣囊。封底托板由8mm厚鋼板、I20b縱梁組成。鋼套箱內(nèi)壁及分倉隔板上設置[20b縱梁牛腿,以免封底托板受浮力或氣囊作用時沿內(nèi)腔向上滑動。
封底托板通過鋼絲繩吊索懸掛于鋼套箱頂部,并在吊索上端設置浮標,吊索通過手拉葫蘆拉緊封底托板。待分隔倉內(nèi)加完水具備拖運條件后,至指定區(qū)域解開吊索,封底托板將自動解除下沉。
③氣囊布設
沿鋼套箱的兩側壁布設兩排氣囊,兩排氣囊之間用細鋼絲繩連接。每排11根氣囊,氣囊采選用直徑1.0m,長度12.0m與5m結合,工作高度80cm。
鋼套箱由氣囊組承托在坡道上,氣囊充氣前,需掛上前、后拉索,并拉緊后拉索,以免鋼套箱頂起后向前滑移導致支墩傾覆。當鋼套箱與支墩分離后,拆除支墩,并將支承點等各處清理干凈,以免妨礙氣囊滾動或損傷氣囊。
④ 起滑
鋼套箱圍堰下水位置必需滿足其吃水深度,必要時可進行疏浚處理,下水前打開聯(lián)通孔,封閉水位孔。
拼裝場地岸側設置制動系統(tǒng),布設2個地垅、2臺12t卷揚機、2套滑輪組,負責控制鋼套箱圍堰的溜放速度及制動,布置在拼裝場后方。河對岸布設2臺10t卷揚機作為牽引系統(tǒng),負責鋼套箱圍堰的前移和方向控制,卷揚機與鋼套箱的連接采用28mm的鋼絲繩。
圖3 鋼套箱解除封底托板示意圖
當氣囊完全托起鋼套箱圍堰且滑道清理完成后,平板駁通過10t卷揚機牽引前拉索,并緩慢放松后拉索,使鋼套箱圍堰緩慢前行,鋼套箱圍堰滑至入水口處停下,穩(wěn)定后將后制動拉索自動脫鉤器打開,鋼套箱成功入水。
⑤定位、下沉
鋼套箱圍堰完全下水后,將其靠泊至平板駁側面,解開前、后拉索,向鋼套箱圍堰壁體內(nèi)注水,以增加鋼套箱圍堰浮運時的穩(wěn)定性。
鋼套箱圍堰由平板駁拖運至安裝現(xiàn)場后,拋錨定位,并掛上岸側的調(diào)位索。通過平板駁及岸側調(diào)位索調(diào)整鋼套箱圍堰位置。
鋼套箱圍堰安裝采用RTK定位測量,指揮平板駁移船位,使鋼套箱圍堰移至安裝點上,注水下沉,當鋼套箱圍堰沉至距基床頂30~50cm時,停止注水。
重新測量鋼套箱圍堰位置,通過岸側調(diào)位索調(diào)整鋼套箱圍堰位置,繼續(xù)注水下沉,邊監(jiān)測邊調(diào)整鋼套箱圍堰位置。
鋼套箱圍堰底沉至距基床頂20~30cm時,停止注水,再次測量定位,然后加速注水,使鋼套箱圍堰坐落在基床頂上,座底重量控制在50T左右。測量檢查鋼套箱圍堰的平面位置,如不合格,抽水讓鋼箱離開基床頂20cm,再重新安裝至合格。
鋼套箱圍堰安裝好后,繼續(xù)向壁內(nèi)注水,直至注滿,注水過程監(jiān)測鋼套箱圍堰位置。鋼套箱圍堰穩(wěn)定后,掛上錨索并拉緊張固定,打開所有水位孔。在鋼套箱圍堰頂部四個角設置沉降、位移觀測點,定期進行沉降、位移觀測。同時在鋼套箱圍堰外角點設置防撞設施(如浮標及夜燈)以防船舶撞擊。
4結語
鋼套箱下沉到位后經(jīng)測量,傾斜度、中心位置偏差、平面扭角等均完全滿足承臺施工的精度要求。鋼套箱氣囊浮運施工解決了大型起重船舶無法施工的不利條件,同時為節(jié)約施工成本創(chuàng)造了良好的經(jīng)濟效益,對類似工程具有借鑒意義。
參考文獻
[1]付林.流江河1#雙線特大橋深水樁基礎施工技術[J].鐵道建筑,2008(3):10-11.
|
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
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,沒有賬號?立即注冊
x
|